阿道夫·希特勒(1889 年 4 月 20 日 – 1945 年 4 月 30 日)是奥地利出生的德国政治家,他从 1933 年开始担任纳粹德国的独裁者,直到1945 年自杀。他以纳粹党领袖的身份掌权,1933 年成为总理, 1934 年自称元首和帝国总理。
1889 年 4 月 20 日,希特勒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因河畔布劳瑙,靠近德意志帝国边境,在林茨附近长大,阿道夫·希特勒是阿洛伊斯·希特勒和他的第三任妻子克拉拉·波尔茨尔六个孩子中的第四个。希特勒的三个兄弟姐妹——古斯塔夫、伊达和奥托——在婴儿期去世。希特勒三岁时,全家搬到了德国的帕绍。在那里,他学会了独特的下巴伐利亚方言,而不是奥地利德语,这标志着他一生的讲话方式。
1894 年,全家返回奥地利,定居在莱昂丁格。
1895 年 6 月,阿洛伊斯退休,搬到兰巴赫附近的哈费尔德,在那里务农、养蜂。希特勒就读于附近菲施尔哈姆的Volksschule(一所公立小学)。搬到哈菲尔德后,希特勒拒绝遵守学校的严格纪律,导致父子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尽管母亲试图保护他,但他的父亲还是殴打他。
1897 年全家搬到了兰巴赫。八岁的希特勒开始上声乐课,在教堂唱诗班唱歌,甚至考虑过当一名牧师。
1898 年,全家永久返回了莱昂丁格。
1900 年,弟弟埃德蒙因麻疹去世,这对希特勒影响巨大深远。希特勒从一个自信、外向、认真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忧郁、冷漠的男孩,经常与父亲和老师打架。
1900 年 9 月,父亲将希特勒送往林茨的实科中学。 希特勒反对这一决定,在《我的奋斗》中,他表示自己故意在学校表现不佳,希望一旦父亲看到“我在技术学校取得的一点点进步,他就会让我全身心投入到我的梦想中”。
1903 年 1 月 3 日阿洛伊斯突然去世后,希特勒在学校的成绩下降,他的母亲允许他退学。
1904 年 9 月,他进入施泰尔的实科中学就读,在那里他的行为和表现都有所改善。
1905 年,在通过了重考后,希特勒离开了学校,没有任何继续深造的抱负,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1907 年,希特勒离开林茨,前往维也纳生活和学习美术,资金来自孤儿津贴和母亲的支持。他申请维也纳美术学院,但两次被拒绝。院长建议希特勒申请建筑学院,但他缺乏必要的学历,因为他没有完成中学教育。
1907 年 12 月 21 日,他的母亲因乳腺癌去世,享年 47 岁;当时希特勒 18 岁。
1909 年,希特勒花光了所有钱,被迫在无家可归者收容所过着波西米亚式的生活。他做临时工,画和卖维也纳风景的水彩画挣钱。在维也纳期间,他对建筑和音乐的兴趣与日俱增,观看了 10 场他最喜欢的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
在维也纳,希特勒首次接触到了种族主义言论。市长卡尔·吕格尔等民粹主义者利用了这座城市普遍的反犹情绪,有时还宣扬德国民族主义思想以谋取政治利益。德国民族主义在希特勒当时居住的玛利亚希尔夫区更加普遍。格奥尔格·里特·冯·舍纳勒对希特勒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还对马丁·路德产生了钦佩之情。希特勒阅读了宣扬偏见的当地报纸,也阅读了发表哲学家和理论家思想的小册子,如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查尔斯·达尔文、弗里德里希·尼采、古斯塔夫·勒庞和亚瑟·叔本华。在维也纳生活期间,希特勒也产生了强烈的反斯拉夫情绪。
1913 年移居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德国军队服役,荣获铁十字勋章。
1913 年 5 月,希特勒得到了父亲遗产的最后一部分,并搬到了德国慕尼黑。当他被征召加入奥匈帝国军队时,他于 1914 年 2 月 5 日前往萨尔茨堡接受体检。在被判定不适合服役后,他返回了慕尼黑。希特勒后来声称,他不想为哈布斯堡帝国服务,因为军队中种族混杂,而且他相信奥匈帝国即将崩溃。
1914 年 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希特勒住在慕尼黑,自愿加入巴伐利亚军队。根据巴伐利亚当局 1924 年的一份报告,允许希特勒服役很可能是一个行政错误,因为作为奥地利公民,他应该被遣返回奥地利。他被派往巴伐利亚预备役第 16 步兵团(名单团第 1 连),他作为电报信员在法国和比利时的西线战场工作,他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位于Fournes-en-Weppes 的团部度过,远离前线。
1914 年,他参加了第一次伊普尔战役,并在那一年因勇敢而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
1916年 10 月的索姆河战役期间,一枚炮弹在信使掩体爆炸,他的左大腿受伤。希特勒在贝利茨的医院休养了近两个月,于 1917 年 3 月 5 日返回他的团。他参加了1917 年的阿拉斯战役和帕斯尚尔战役。
1918 年 5 月 18 日,他获得了黑色伤员勋章。 三个月后,即 1918 年 8 月,在他的犹太上司雨果·古特曼中尉的推荐下,希特勒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
1918 年 10 月 15 日,他在一次芥子气袭击中暂时失明,被送往帕塞瓦尔克医院。在那里,希特勒得知了德国战败的消息,据他自己说,在收到这个消息后,他第二次失明了。
1919 年,他加入了纳粹党的前身德国工人党(DAP),并于 1921 年被任命为纳粹党领袖。
1919 年 7 月,他被任命为德国国防军侦察部队的情报人员,任务是影响其他士兵并渗透到德国工人党(DAP)。
1919 年 9 月 12 日的一次 DAP 会议上,党主席安东·德莱克斯勒对希特勒的演讲技巧印象深刻。他给了希特勒一本自己的小册子《我的政治觉醒》,其中包含反犹太主义、民族主义、反资本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其军队上级的命令下,希特勒申请加入该党。
1920 年 3 月 31 日,希特勒退伍,开始全职为党工作。党的总部位于慕尼黑,这里是反政府德国民族主义者的中心,他们决心消灭马克思主义,破坏魏玛共和国。
1921 年 2 月,他向 6000 多人发表演讲,他已经非常擅长操控人群。为了宣传这次会议,两卡车的党支持者在慕尼黑四处挥舞纳粹旗帜并分发传单。希特勒很快就因他反对凡尔赛条约、对手政客,尤其是反对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的粗暴辩论演讲而声名狼藉。
1921 年 6 月,当希特勒和埃卡特前往柏林筹款时,慕尼黑的纳粹党内部爆发了叛乱。党内一些执行委员会成员希望与总部位于纽伦堡的德国社会党(DSP) 合并。希特勒于 7 月 11 日返回慕尼黑,愤怒地提出辞呈。委员会成员意识到,他们的主要公众人物和发言人的辞职将意味着党的解散。希特勒宣布他将重新入党,条件是接替德雷克斯勒担任党主席,并且党总部仍设在慕尼黑。委员会同意了,他于 7 月 26 日重新入党,成为第 3680 名党员。希特勒在纳粹党内继续面临一些反对。领导层中反对希特勒的人将赫尔曼·埃瑟开除出党,他们印刷了 3000 份小册子,攻击希特勒是党的叛徒。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希特勒多次向大批听众发表演讲,为自己和埃瑟辩护,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他的策略被证明是成功的,在 7 月 29 日的特别党代表大会上,他以 533 比 1 的投票结果被授予绝对权力,接替德莱克斯勒成为党主席。
1923 年,希特勒寻求第一次世界大战将军埃里希·鲁登道夫的帮助,企图发动政变,即后来的“啤酒馆暴动”。纳粹党以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为榜样,制定政策。希特勒想效仿贝尼托·墨索里尼1922 年的“进军罗马”,在巴伐利亚发动政变,随后向柏林政府发起挑战。希特勒和鲁登道夫寻求巴伐利亚事实上的统治者、国家委员古斯塔夫·里特·冯·卡尔的支持。然而,卡尔与警察局长汉斯·里特·冯·塞瑟和国防军将军奥托·冯·洛索一起,想在没有希特勒的情况下建立民族主义独裁政权。
1923 年 11 月 8 日,希特勒和冲锋队袭击了卡尔在慕尼黑Bürgerbräukeller啤酒馆组织的 3000 人公开会议。他打断了卡尔的演讲,宣布民族革命已经开始,并宣布与鲁登道夫组建新政府。 希特勒退到后屋,拔出手枪,要求并随后得到了卡尔、塞瑟尔和洛索的支持。希特勒的部队最初成功占领了当地的德国国防军和警察总部,但卡尔及其同伙很快就撤回了支持。陆军和州警察都没有加入希特勒的部队。第二天,希特勒和他的追随者从啤酒馆游行到巴伐利亚战争部,试图推翻巴伐利亚政府,但警察将他们驱散。这场失败的政变中,有 16 名纳粹党员和 4 名警察被杀,希特勒逃到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的家中。
1923 年 11 月 11 日,他因叛国罪被捕时,心情沮丧但很平静。
1924年提前获释后,希特勒以极具魅力的演说和纳粹宣传攻击《凡尔赛条约》,提倡泛德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产主义,赢得了民众支持。他经常谴责共产主义是国际犹太人阴谋的一部分。
1924 年 12 月 20 日,他被巴伐利亚最高法院赦免,不顾国家检察官的反对,被释放出狱。包括还押时间在内,希特勒在监狱服刑一年多。 就在希特勒有资格获得假释前不久,巴伐利亚政府试图将他驱逐回奥地利。奥地利联邦总理以希特勒在德国军队服役使他的奥地利国籍失效这一似是而非的理由拒绝了这一请求。作为回应,希特勒于 1925 年 4 月 7 日正式放弃了奥地利国籍。
1925 年 1 月 4 日,在与巴伐利亚州总理海因里希·赫尔德的会晤中,希特勒同意尊重国家权威,并承诺他只会通过民主程序寻求政治权力。此次会晤为 2 月 16 日解除对纳粹党的禁令铺平了道路。在 2 月 27 日发表煽动性演讲后,希特勒被巴伐利亚当局禁止公开演讲,这项禁令一直持续到 1927 年。尽管受到禁令,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希特勒任命格雷戈尔·施特拉瑟、奥托·施特拉瑟和约瑟夫·戈培尔在德国北部组织和扩大纳粹党。 格雷戈尔·施特拉瑟引导了一条更独立的政治路线,强调党纲中的社会主义元素。
1925 年,尽管希特勒终止了奥地利国籍,但他近七年都没有获得德国国籍。这意味着他没有国籍,在法律上无法竞选公职,并且仍然面临被驱逐出境的风险。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股市崩盘。德国遭受了可怕的打击:数百万人失业,几家大银行倒闭。希特勒和纳粹党准备利用这次紧急状态来为他们的政党争取支持。他们承诺废除《凡尔赛条约》,加强经济,并提供就业机会。
1929年的德国全民公投助长了纳粹意识形态的抬头。
1930 年 9 月的选举导致大联合政府解体,由少数派内阁取而代之。其领导人、中间党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通过总统保罗·冯·兴登堡的紧急法令进行治理。法令治理成为新常态,为威权主义政府形式铺平了道路。纳粹党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 1930 年选举中 18.3% 的选票和 107 个议会席位,成为议会中第二大党。
1930 年 9 月 25 日,希特勒作证称,他的政党将只通过民主选举来获得政治权力,这为他在军官团中赢得了许多支持者。布吕宁的紧缩措施几乎没有带来经济改善,而且极不受欢迎。希特勒利用了这一点,将他的政治信息专门针对那些受到 20 世纪 20 年代通货膨胀和大萧条影响的人群,如农民、退伍军人和中产阶级。
1930 年底,两名德国国防军军官理查德·舍林格中尉和汉斯·鲁丁中尉受审,希特勒出席了审判。两人均被控加入纳粹党,而当时德国国防军人员加入纳粹党是违法的。控方认为纳粹党是一个极端主义政党,辩护律师汉斯·弗兰克要求希特勒出庭作证。
1931 年 9 月,希特勒同父异母的侄女吉莉·劳巴尔在慕尼黑的公寓里用希特勒的枪自杀。当时的人传言吉莉与希特勒有恋爱关系,她的死给他带来了深深的、持久的痛苦。希特勒的妹妹、希特勒直系亲属中最后一位在世的成员保拉·希特勒于 1960 年 6 月去世。
1932 年 1 月 27 日,他在杜塞尔多夫工业俱乐部发表演讲,赢得了许多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工业家的支持。兴登堡得到了各种民族主义、君主主义、天主教和共和党以及一些社会民主党的支持。希特勒在两轮选举中都名列第二,在最后的选举中获得了超过 35% 的选票。尽管他输给了兴登堡,但这次选举确立了希特勒在德国政坛的一股强大力量。
1932 年 2 月 25 日,不伦瑞克内政部长、纳粹党员迪特里希·克拉格斯任命希特勒为德国驻柏林国会代表团的行政官,这使得希特勒成为不伦瑞克公民,从而成为德国公民。
1932 年总统选举中,希特勒与兴登堡竞争。
1932 年 7 月和 11 月举行的两次议会选举未能组建多数派政府后,兴登堡勉强同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希特勒领导了一个由纳粹党(在国会中拥有最多席位)和胡根贝格的政党德国民族人民党(DNVP) 组成的短暂联合政府。
1932 年 11 月,纳粹党在国会中占有最多席位,但并未获得多数席位。没有任何政党能够组成多数联盟来支持总理候选人。前总理弗朗茨·冯·帕彭和其他保守派领导人说服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于 1933 年 1 月 30 日任命希特勒为总理。此后不久,国会通过了1933 年授权法案,开始了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纳粹德国的进程,纳粹德国是一个以纳粹主义极权主义和专制意识形态为基础的一党独裁政权。
1933 年 1 月 30 日,新内阁在兴登堡办公室举行的一个简短的仪式上宣誓就职。纳粹党获得了三个职位: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威廉·弗里克被任命为内政部长,赫尔曼·戈林被任命为普鲁士内政部长。希特勒坚持要获得部长职位,以此来控制德国大部分地区的警察。
1933 年 2 月 3 日,希特勒在与德国军事领导人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他的最终外交政策目标是“夺取东方的生存空间,并无情地将其德国化”。 3 月,外交部秘书伯恩哈德·威廉·冯·比洛亲王发表了一份主要外交政策目标声明:与奥地利合并、恢复 1914 年德国国界、拒绝《凡尔赛条约》规定的军事限制、归还前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以及德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希特勒认为比洛的目标太温和了。在此期间的演讲中,他强调其政策的和平目标以及愿意在国际协议框架内开展工作。在 1933 年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上,希特勒将军事开支置于失业救济之上。
1933 年 2 月 27 日,国会大厦遭纵火。戈林将火灾归咎于共产主义阴谋,因为荷兰共产党人马里努斯·范德卢贝在燃烧的大楼内被发现,罪证确凿。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包括威廉·L·夏伊勒和艾伦·布洛克在内的一些历史学家还认为纳粹党本身应对此负责,目前几乎所有历史学家的共识是,范德卢贝独自纵火。
1933 年 3 月 21 日,新国会成立,开幕仪式在波茨坦的加里森教堂举行。这一“波茨坦日”旨在展示纳粹运动与旧普鲁士精英和军队之间的团结。希特勒身着晨礼服,谦卑地迎接兴登堡。尽管在议会中没有绝对多数,但为了实现完全的政治控制,希特勒政府将《授权法案》提交新当选的国会表决。该法案的正式名称为《人民与帝国救济法》,赋予希特勒内阁四年内无需国会同意即可颁布法律的权力。这些法律(某些例外情况除外)可以偏离宪法。
由于授权法案会影响宪法,因此需要三分之二多数票才能通过。纳粹党不遗余力地利用国会纵火法令逮捕了所有 81 名共产党代表(尽管共产党对纳粹党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但纳粹党还是允许共产党参加选举),并阻止了数名社会民主党人参加选举。
1933 年 3 月 23 日,国会在克罗尔歌剧院召开,形势动荡。冲锋队士兵在大楼内担任警卫,而大楼外反对拟议立法的大批人则向抵达的国会议员高呼口号并发出威胁。希特勒口头向中间党领袖路德维希·卡斯承诺兴登堡将保留否决权,卡斯宣布中间党将支持授权法案。该法案以 444 票赞成、94 票反对的结果通过,除社会民主党外所有政党均投了赞成票。授权法案与国会纵火法令一起,将希特勒政府变成了事实上的合法独裁政权。
1933 年 7 月 14 日,纳粹党被宣布为德国唯一合法政党。冲锋队对更多政治和军事权力的要求引起了军事、工业和政治领导人的焦虑。作为回应,希特勒在1934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2 日的“长刀之夜”清洗了整个冲锋队领导层。希特勒的目标是恩斯特·罗姆和其他冲锋队领导人,他们与希特勒的一些政治对手(如格雷戈尔·施特拉瑟和前总理库尔特·冯·施莱歇尔)一起被围捕、逮捕和枪杀。虽然国际社会和一些德国人对屠杀事件感到震惊,但许多德国人相信希特勒正在恢复秩序。
1933 年 10 月,德国退出国际联盟和世界裁军会议。
1934 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头衔为“元首和帝国总理”,到 6 月底,其他政党也被胁迫解散。其中包括纳粹名义上的联盟伙伴德国人民党;在冲锋队的帮助下,希特勒迫使其领导人胡根贝格于 6 月 29 日辞职。
1934 年 8 月 1 日,内阁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国家元首法》。这项法律规定,兴登堡去世后,总统职位将被废除,其权力将与总理的权力合并。希特勒因此成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并被正式任命为元首和帝国总理,帝国总理的头衔最终被取消。通过这一行动,希特勒消除了被免职的最后一条法律补救措施。
作为国家元首,希特勒成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兴登堡死后,在国防军领导层的鼓动下,士兵的传统效忠誓言被改为以名义向希特勒本人效忠,而不是效忠总司令(后来改名为最高统帅)或国家。8 月 19 日,88% 的选民在全民公决中批准了总统与总理合并。
1934 年 8 月 2 日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继位,同时成为拥有绝对权力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国内,希特勒实施了许多种族主义政策,并试图驱逐或杀害德国犹太人。他执政的头六年,使德国经济从大萧条中迅速复苏,取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的限制,吞并了数百万德意志族人居住的领土,这些最初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民众支持。
1934 年 8 月,希特勒任命国家银行行长亚尔马·沙赫特为经济部长,并于次年任命他为战时经济全权代表,负责战时经济准备。重建和重新军备的资金来自美富票据、印钞和没收包括犹太人在内的被逮捕的敌对分子的资产。失业人数从 1932 年的 600 万下降到 1936 年的不到 100 万。希特勒监督了德国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改善运动之一,修建了水坝、高速公路、铁路和其他土木工程。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相比,20 世纪 30 年代中后期的工资略低,而生活成本却上涨了 25%。在转向战时经济期间,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增加,到了 1939 年,德国人平均每周工作 47 至 50 小时。
1935 年 1 月,当时受国际联盟管理的萨尔州超过 90% 的居民投票决定与德国统一。同年 3 月,希特勒宣布将德国国防军扩充至 60 万人,是《凡尔赛条约》允许人数的六倍,包括建立空军(德国空军)和扩大海军(德国海军)规模。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国际联盟谴责这些违反条约的行为,但并未采取任何措施阻止。6 月 18 日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AGNA)允许德国海军吨位增至英国海军的 35%。希特勒称,《阿格纳条约》的签署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他认为该协议标志着他在《我的奋斗》中预言的英德联盟的开始。签署前没有征求法国和意大利的意见,直接破坏了国际联盟,并使《凡尔赛条约》走上了无足轻重的道路。
1935 年 9 月 15 日,希特勒向国会提交了两项法律,即纽伦堡法案。这两项法律禁止雅利安人和犹太人发生性关系和结婚,后来范围扩大到“吉普赛人、黑人或他们的私生子”。这些法律剥夺了所有非雅利安人的德国公民身份,并禁止 45 岁以下的非犹太妇女在犹太家庭就业。
1936 年 3 月,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重新占领了莱茵兰非军事区。
1936 年奥运会。希特勒主持了开幕式,并出席了加米施-帕滕基兴冬季奥运会和柏林夏季奥运会的活动。
1936 年 7 月,希特勒收到求助请求后,还派遣军队前往西班牙,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支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与此同时,希特勒继续努力建立英德联盟。
1936 年 8 月,为了应对因重整军备而导致的经济危机,希特勒命令戈林实施一项四年计划,在未来四年内为德国做好战争准备。该计划设想了一场“犹太布尔什维主义”与德国纳粹主义之间的全面斗争,在希特勒看来,这需要不计经济代价地进行重整军备。
1936 年 10 月,墨索里尼政府的外交部长加莱亚佐·齐亚诺伯爵访问德国,签署了九点议定书以表达和解,并与希特勒进行了私人会晤。11 月 1 日,墨索里尼宣布德国和意大利之间成立“轴心”。11 月 25 日,德国与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英国、意大利和波兰也被邀请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但只有意大利在 1937 年签署。希特勒放弃了英德联盟计划,指责英国领导“不力”。同年 11 月,在帝国总理府与外交部长和军事首脑的会议上,希特勒重申了他为德国人民夺取生存空间的意图。他下令在 1938 年开始为东线战争做准备,最迟不得晚于 1943 年。如果他去世,会议记录(记录为霍斯巴赫备忘录)将被视为他的“政治遗嘱”。他认为,只有通过旨在夺取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侵略才能阻止经济危机导致的德国生活水平的严重下降。希特勒敦促迅速采取行动,以免英国和法国在军备竞赛中取得永久领先地位。 1938 年初,在布隆伯格-弗里奇事件之后,希特勒控制了军事外交政策机构,解除了诺伊拉特的外交部长职务,任命自己为战争部长。从 1938 年初开始,希特勒一直在执行最终以战争为目的的外交政策。
1937 年,希特勒开始偶尔使用安非他明,并在 1942 年底染上了毒瘾。希特勒的行为越来越反常,决策越来越不灵活(例如,很少允许军队撤退),这和他使用安非他明有关。
1938 年初,希特勒策动布隆堡–弗里奇事件,用敲诈勒索来巩固对军队的控制。希特勒利用一份警方档案,迫使他的战争部长、陆军元帅维尔纳·冯·布隆堡辞职,该档案显示布隆堡的新妻子有卖淫记录。陆军司令维尔纳·冯·弗里奇上将因被党卫队(SS) 指控有同性恋关系而被免职。这两名男子都因反对希特勒要求早在 1938 年就让德国国防军做好战争准备而失宠。希特勒窃取了布隆堡的总司令头衔,从而亲自指挥武装部队。他用威廉·凯特尔将军领导的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取代了战争部。同一天,16 名将军被剥夺了指挥权,另外 44 名将军被调职;他们都被怀疑不够亲纳粹。到 1938 年 2 月初,又有 12 名将军被免职。
1938 年 2 月,在新任外交部长、强烈亲日的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的建议下,希特勒与更现代、更强大的日本帝国结盟。希特勒宣布德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傀儡政府满洲国,并放弃德国对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前殖民地的主权要求。希特勒下令停止向中国运送武器,并召回所有在中国军队工作的德国军官。作为回应,中国的蒋介石取消了所有中德经济协议,使德国人失去了许多中国原材料。
1938 年 3 月 12 日,希特勒宣布奥地利与纳粹德国在德奥合并中统一。希特勒随后将注意力转向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德裔人口。
1938 年 3 月 28 日至 29 日,希特勒在柏林与苏台德地区最大的德裔政党苏台德德意志党的康拉德·亨莱因举行了一系列秘密会议。两人一致认为,亨莱因将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给予苏台德德意志人更多的自治权,从而为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提供借口。
1938 年 4 月,亨莱因告诉匈牙利外交部长,“无论捷克政府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他想不惜一切代价破坏谅解,因为这是迅速炸毁捷克斯洛伐克的唯一方法”。私下里,希特勒认为苏台德问题并不重要;他的真正意图是发动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征服战争。
1938 年 4 月初,希特勒命令最高统帅部为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代号Fall Grün (Case Green)做准备。在法国和英国的强大外交压力下,9 月 5 日,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公布了“第四个计划”,以重组捷克的宪法,该计划同意了亨莱因对苏台德自治的大部分要求。亨莱因的政党对贝奈斯的提议作出了回应,煽动了一系列与捷克斯洛伐克警察的暴力冲突,导致苏台德地区某些地区宣布戒严。
1938 年,希特勒对错失战争机会感到愤怒;他在 10 月 9 日于萨尔布吕肯的一次演讲中表达了失望。在希特勒看来,英国斡旋的和平虽然有利于德国表面上的要求,但却是一次外交失败,这促使他打算限制英国的权力,为德国东部扩张铺平道路。由于这次峰会,希特勒被《时代》杂志评为1938 年度人物。
1938 年末和 1939 年初,重新军备导致的持续经济危机迫使希特勒大幅削减国防开支。
1939 年 1 月 30 日的“出口或死亡”演讲中,他呼吁发动经济攻势,增加德国外汇储备,以支付军事武器所需的高品位铁等原材料。
1939 年 3 月 14 日,在匈牙利的威胁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并接受德国的保护。第二天,违反《慕尼黑协定》并可能由于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需要额外资源,希特勒命令德国国防军入侵捷克残余国家,并从布拉格城堡宣布该地区为德国的保护国。
1939 年,在私下讨论中,希特勒宣称英国是需要击败的主要敌人,而消灭波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前提。东翼将得到保障,土地将纳入德国的生存空间。
1939 年 3 月 31 日,英国“保证”波兰独立,希特勒对此感到不满,他说:“我要给他们酿一杯魔鬼的酒”。4 月 1 日,在威廉港举行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下水仪式上,希特勒发表演讲,威胁说,如果英国继续保证波兰独立,他将废除英德海军协定,他认为这是“包围”政策。 波兰要么成为德国的卫星国,要么被中立,以确保德国的东翼,防止英国可能实施封锁。
1939 年 4 月 3 日,希特勒命令军方为“白计划”做准备,该计划将于 8 月 25 日入侵波兰。4 月 28 日,他在国会演讲中宣布放弃《英德海军协定》和《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威廉·卡尔、格哈德·温伯格和伊恩·克肖等历史学家认为,希特勒急于参战的原因之一是他害怕英年早逝。他曾多次声称,他必须在自己年老之前带领德国参战,因为他的继任者可能缺乏他的意志力。希特勒担心对波兰的军事攻击可能导致与英国的过早战争。希特勒的外交部长、前驻伦敦大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向他保证,英国和法国都不会履行对波兰的承诺。因此,希特勒于 1939 年 8 月 22 日下令对波兰进行军事动员。该计划需要苏联的默许,而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和德国之间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包括一项将波兰瓜分给两国的秘密协议。与里宾特洛甫预测英国将断绝英波关系相反,英国和波兰于 1939 年 8 月 25 日签署了英波同盟。 再加上意大利传来墨索里尼不会遵守钢铁同盟的消息,希特勒将对波兰的进攻从 8 月 25 日推迟到 9 月 1 日。希特勒试图通过在 8 月 25 日向英国提供互不侵犯保证后想让英国保持中立,但没有成功;然后他指示里宾特洛甫在最后一刻提出一份时间限制极短的和平计划,试图将迫在眉睫的战争归咎于英国和波兰的不作为。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西部,借口是德国拒绝对但泽自由市和穿越波兰走廊的域外道路提出主权要求,因为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已将这些道路割让给波兰。作为回应,英国和法国于 9 月 3 日对德国宣战,这让希特勒大吃一惊,他愤怒地问里宾特洛甫:“现在怎么办?”法国和英国并没有立即履行其宣言,9 月 17 日,苏联军队入侵波兰东部。
1939 年 9 月 1 日,他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密切参与军事行动,并且是实施大屠杀的核心人物:大约六百万犹太人和数百万其他受害者遭到种族灭绝。
1939 年 9 月 1 日入侵波兰,导致英法向德宣战。希特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东欧的德国人民争取生存空间,他咄咄逼人的扩张主义外交政策被认为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他指挥大规模重新军备。
1939 年至 1945 年间,刺杀希特勒的计划屡次出现,其中一些计划进展到关键阶段。其中最著名、意义重大的要数 1944 年 7 月 20 日的暗杀阴谋。该阴谋来自德国内部,其驱动力至少部分在于德国在战争中失败的可能性日益增加。瓦尔基里行动是一部分,该阴谋让克劳斯·冯·施陶芬伯格在希特勒的总部之一,位于拉斯滕堡的狼穴安放了一枚炸弹。希特勒侥幸逃脱,因为参谋海因茨·勃兰特将装有炸弹的公文包移到厚重的会议桌腿后面,抵挡住了大部分爆炸力。后来,希特勒下令进行野蛮的报复,处决了 4900 多人。
1939 年至 1945 年间,纳粹党卫队(SS) 在通敌政府和从占领国招募新兵的帮助下,杀害了至少 1100 万非战斗人员,其中包括杀害约 600 万犹太人(占欧洲犹太人口的三分之二)和 20 万至 150 万罗姆人。受害者是在集中营、灭绝营、贫民窟或大规模枪击中丧生的。许多大屠杀的受害者被杀在毒气室或被枪杀,其他人则死于饥饿、疾病或在做奴隶劳工时死亡。除了消灭犹太人,纳粹还计划通过一项名为“饥饿计划”的行动,使占领区人口减少 3000 万人。粮食供应将被转移给德国军队和德国平民。城市将被夷为平地,土地将恢复森林或由德国殖民者重新安置。饥饿计划和总体计划加在一起,将导致苏联 8000 万人饿死。这些部分实现的计划导致了更多的死亡,使在大屠杀中死亡的平民和战俘总数达到约 1930 万人。
1940 年 4 月 9 日,德军入侵丹麦和挪威。同一天,希特勒宣布大日耳曼帝国诞生,他设想建立一个由欧洲日耳曼国家组成的统一帝国,其中荷兰、佛兰芒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将在德国领导下加入一个“种族纯粹”的政体。
1940 年 5 月,德国进攻法国,征服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这些胜利促使墨索里尼于 6 月 10 日让意大利加入希特勒的军队。法国和德国于 6 月 22 日签署停战协定。希特勒在德国国内的支持率,以及德国对战争的支持,在他 7 月 6 日从巴黎之旅返回柏林时达到了顶峰。在出人意料的迅速胜利之后,希特勒在1940 年的陆军元帅仪式上将 12 名将军晋升为陆军元帅。
1940 年 5 月 15 日,希姆莱发布了一份题为“关于外来人口待遇的一些想法”的备忘录,呼吁将整个欧洲的犹太人口驱逐到非洲,并将波兰人口减少为“无领导的劳动阶级”。希特勒称希姆莱的备忘录“很好,很正确”,并无视戈林和弗兰克的意见,在波兰实施了希姆莱-格赖泽政策。
1940 年 8 月,英国军队被迫从敦刻尔克经海路撤离法国,继续与其他英国领地一起在大西洋战役中作战。希特勒向英国新领导人温斯顿·丘吉尔提出和平提议,遭到拒绝后,他下令对英国东南部的皇家空军基地和雷达站进行一系列空袭。9 月 7 日,对伦敦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夜间轰炸。德国空军未能击败皇家空军,此战被称为不列颠之战。到 9 月底,希特勒意识到无法在入侵英国的行动(海狮行动)中取得空中优势,下令推迟行动。对英国城市的夜间空袭愈演愈烈,持续了数月,其中包括伦敦、普利茅斯和考文垂。
1940 年 9 月 27 日,日本帝国的来栖三郎、希特勒和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在柏林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后来又将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纳入其中,从而形成了轴心国。11 月,希特勒与莫洛托夫在柏林进行了无果而终的谈判,希特勒试图将苏联纳入反英集团的尝试失败了,他下令为入侵苏联做准备。
1940 年,他不顾军方的建议,决定对挪威、法国和低地国家发动一系列冒险的攻势,并取得了成功,尽管他为迫使英国退出战争而采用的外交和军事战略以失败告终。希特勒于 1941 年 12 月任命自己为陆军总司令,从而加深了对战争的参与;从那时起,他亲自指挥了对苏联的战争,而他的军事指挥官则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权。随着战争对德国不利,希特勒的领导越来越脱离现实,军队的防御战决策缓慢,频繁指示,坚守不住阵地。尽管如此,他仍然相信只有他的领导才能取得胜利。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希特勒拒绝考虑和平谈判,认为德国的毁灭比投降更好。军方没有挑战希特勒对战争的主导地位,高级军官普遍支持并执行他的决定。
1941 年初,德国军队被派往北非、巴尔干半岛和中东。2 月,德国军队抵达利比亚,以加强意大利军队的存在。4 月,希特勒发动了对南斯拉夫的入侵,随后又迅速入侵了希腊。5 月,德国军队被派往支援与英国作战的伊拉克军队并入侵克里特岛。
1941 年 6 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
1941 年 6 月 22 日,超过 300 万轴心国军队违反1939 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攻苏联。这次攻势(代号为巴巴罗萨行动)旨在摧毁苏联并夺取其自然资源,以便随后侵略西方列强。这次行动也是为德国人获取更多生存空间的整体计划的一部分;希特勒认为成功的入侵将迫使英国进行投降谈判。入侵征服了大片地区,包括波罗的海共和国、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西部。到 8 月初,轴心国军队已推进 500 公里并赢得了斯摩棱斯克战役。希特勒命令中央集团军群暂时停止向莫斯科推进,并调动其装甲集群来协助包围列宁格勒和基辅。他的将军们不同意这一改变,因为他们已经推进到距莫斯科 400 公里以内,他的决定在军事领导层中引起了危机。暂停进攻为红军提供了动员新后备力量的机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导致莫斯科攻势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攻势于 1941 年 10 月恢复,并于 12 月灾难性地结束。在这场危机期间,希特勒任命自己为陆军最高统帅部负责人。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袭击了驻扎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舰队。
1941 年 12 月 11 日,希特勒向国会宣布对美国宣战。
1941 年 12 月 18 日,希姆莱问希特勒:“如何处理俄罗斯的犹太人?”希特勒回答说:“als Partisanen auszurotten”(“把他们当成游击队员消灭掉”)。以色列历史学家评论说,这句话可能是历史学家所能找到的最接近希特勒在大屠杀期间实施种族灭绝的明确命令。
1941 年底,德国军队和欧洲轴心国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非。
1942 年起,希特勒戒掉所有的肉和鱼。在社交活动中,他有时会生动地描述屠宰动物的情景,以此让客人戒肉。鲍曼在贝格霍夫附近建造了一个温室,以确保为希特勒提供稳定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供应。希特勒在成为素食主义者之后就停止了饮酒,此后只在社交场合偶尔喝啤酒或葡萄酒。他成年后大部分时间都不吸烟,但年轻时烟瘾很大(每天 25 到 40 支);但他最终戒烟了。他鼓励亲密伙伴戒烟,并向任何能戒掉烟瘾的人赠送一块金表。
1942 年 1 月,希特勒决定杀死被认为不受欢迎的犹太人、斯拉夫人和其他被驱逐者。
1942年 1 月 20 日,海德里希主持召开了万湖会议,15 名纳粹高级官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记录提供了大屠杀有系统性计划的最明显证据。2 月 22 日,希特勒说:“只有消灭犹太人,我们才能恢复健康”。同样,在 1941 年 7 月与东部地区主要官员的一次会议上,希特勒说,快速平定这些地区的最简单方法是“枪杀所有看起来奇怪的人”。虽然希特勒没有直接下令批准大屠杀,但他的公开演讲、对将军的命令以及纳粹官员的日记表明,他构想并批准了对欧洲犹太人的灭绝。战争期间,希特勒多次表示,他1939 年的预言正在实现,即世界大战将导致犹太民族的灭绝。
1942 年夏天,奥斯维辛集中营扩建,以容纳大量被驱逐出境的人,以便谋杀或奴役他们。欧洲各地建立了数十个其他集中营和卫星营,其中几个集中营专门用于灭绝人性。
1942 年末,德军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失败,希特勒夺取苏伊士运河和中东的计划受挫。在 1940 年取得早期胜利后,希特勒对自己的军事专长过于自信,对陆军最高司令部产生了不信任,开始干涉军事和战术规划,造成了破坏性后果。
1942 年 12 月和 1943 年 1 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多次拒绝撤退,导致第六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超过 20 万轴心国士兵阵亡,23.5 万人被俘。此后,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遭遇决定性的战略失败。希特勒的军事判断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德国的军事和经济状况恶化,希特勒的健康状况也随之恶化。
1943 年盟军入侵西西里岛后,法西斯大委员会对墨索里尼投了不信任票,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将他赶下台。掌管政府的皮埃特罗·巴多里奥元帅很快向盟军投降。
1943 年至 1944 年,苏联稳步迫使希特勒的军队沿东线撤退。
1944 年 6 月 6 日,西方盟军在法国北部登陆,发动了历史上最大的两栖作战。许多德国军官得出结论,失败是不可避免,继续在希特勒的领导下作战将导致这个国家彻底毁灭。
1944 年 12 月,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将希特勒列入首批战犯名单,因为委员会认为希特勒应对纳粹在占领国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到 1945 年 3 月,至少有七人被起诉。
1944 年末,红军和西方盟军都向德国推进。希特勒意识到红军的实力和决心,决定用他剩下的机动预备队对付他认为实力弱得多的美军和英军。12 月 16 日,他发动了阿登攻势,以煽动西方盟军的分裂,并说服他们加入他对抗苏联的战斗。在取得一些暂时的成功后,进攻失败了。
1945 年 1 月,德国大部分地区都成了废墟,希特勒在电台上说:“无论此刻的危机有多么严重,无论如何,我们不可改变的意志都会掌控它。”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军事失败意味着它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国家生存的权利,他下令摧毁德国所有工业基础设施,以免它们落入盟军之手。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被委托执行这项焦土政策,但他暗中违抗命令。
1945 年 4 月 12 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去世,这鼓舞了希特勒与美国和英国进行和平谈判的希望,但与他的预期相反,这并没有导致盟国之间产生裂痕。
1945 年 4 月 20 日,希特勒在他的 56 岁生日,也是他的最后一个生日,他最后一次从元首地堡来到地面。在帝国总理府的废墟花园里,他向希特勒青年团的童子军颁发铁十字勋章,这些童子军当时正在柏林附近的前线与红军作战。4 月 21 日,格奥尔基·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施洛夫高地战役中突破了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将军的维斯瓦河集团军的防线,推进到柏林郊区。希特勒否认了严峻的形势,把希望寄托在费利克斯·施泰纳指挥的兵力不足、装备不足的施泰纳陆军支队身上。希特勒命令施泰纳攻击北翼,而德国第九集团军则被命令向北发动钳形攻势。
1945 年 4 月 22 日的军事会议上,希特勒询问了施泰纳的进攻计划。但被告知,进攻尚未发起,苏联军队已进入柏林。希特勒下令除威廉·凯特尔、阿尔弗雷德·约德尔、汉斯·克雷布斯和威廉·布格多夫之外的所有人离开房间,随后,他开始猛烈抨击他的将军们的背叛和无能,最后他首次宣布“一切都完了”。他宣布他将留在柏林直到最后,然后开枪自杀。
1945 年 4 月 23 日,红军已经包围柏林,戈培尔发表宣言敦促市民保卫这座城市。同一天,戈林从贝希特斯加登发来一封电报,称由于希特勒在柏林被孤立,戈林应该承担德国领导权。戈林设定了一个最后期限,在此之后他会认为希特勒丧失了行为能力。希特勒的回应是逮捕戈林,并在4 月 29 日的遗嘱中,他免去了戈林的所有政府职务。4 月 28 日,希特勒发现希姆莱(4 月 20 日离开柏林)正试图与西方盟国谈判投降。他认为这是叛国行为,并下令逮捕希姆莱。他还下令处决希姆莱在柏林希特勒总部的党卫队代表赫尔曼·菲格莱因,罪名是叛逃。
1945 年 4 月 28 日至 29 日午夜过后,希特勒在元首地堡与爱娃·布劳恩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民事仪式。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希特勒得知墨索里尼已于前一天被意大利抵抗运动处决;这增强了他避免被捕的决心。4 月 30 日,苏联军队距离帝国总理府不到 500 米,希特勒朝自己头部开枪,布劳恩咬了一粒氰化物胶囊。根据希特勒的意愿,他们的尸体被抬到帝国总理府后面的花园里,放在一个弹坑里,浇上汽油,并在红军持续炮击时点燃。海军上将卡尔·邓尼茨和戈培尔分别担任希特勒的国家元首和总理。5月1日晚,戈培尔和他的妻子玛格达在帝国总理府花园自杀,此前他们用氰化物毒死了他们自己的六个孩子。
1945 年 4 月 29 日,他与长期伴侣爱娃·布劳恩在柏林元首地堡结婚。第二天,两人为避免被苏联红军抓获而自杀。按照希特勒的意愿,他们的尸体被焚烧了。
1945 年 5 月 2 日,美国武装部队报纸《星条旗报》头版刊登了希特勒去世的消息。它错误地指出希特勒于 5 月 1 日去世;他去世的日期是 4 月 30 日。
1945 年 5 月 2 日,柏林投降。戈培尔一家、汉斯·克雷布斯将军(当天自杀)和希特勒的狗布隆迪的遗体被苏联人反复埋葬和挖掘。据称希特勒和布劳恩的遗体也被移动过,但这可能是苏联的虚假情报。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找到过希特勒或布劳恩任何可辨认的遗体(牙桥除外)。虽然希特勒死讯迅速传开,但直到 1956 年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收集了 42 名证人的证词后,才颁发了死亡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