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 ,起因,过程,结局

陆战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被一个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暗杀,这一起暗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各帝国主义国家毫不掩饰自己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充分反映了这次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德军计划的总设计师是号称天才的战略家史利芬,他计划通过比利时平原入侵法国。这个计划考虑到了德国两线作战的需要,并合理地配置了军队,大部分兵力集中在西线,先消灭法国,再对付俄国。可是,史利芬命不久矣,他死后,毛奇接替了他的职务。

毛奇不愿意墨守成规,他在史利芬计划的基础上加加减减,形成了自己的计划。史利芬念念不忘地要求加强右翼,而毛奇则反其道而行之。这个修改,后来被视为败笔,它使德国不能干净利落地消灭法国,从而陷人了两线作战的困境。

德军不愧是有着光荣传统的军队。在所有的交战国军队中,德军的素质、士气、装备、武器都是首屈一指。

由于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遭到了惨败,法军在心理上对德军一直心存恐惧,在战略上,法国一直实行防御战略,它在德法边境修筑了一道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对抗德国可能的进犯。
可是,这种防御学说在1914年却被进攻学说所取代。卢瓦佐.格朗德松上校是这个学说的主要鼓吹者,而其信徒则是1912年升任为法军总参谋长的霞飞将军。后来,法国批准了这个以进攻为特色的第17号作战计划。

大战开始后,法军以19世纪最好的阵形出现在战场上,戴着白手套、修饰得漂漂亮亮的军官走在方队前面60英尺远的地方,而士兵则穿着暗蓝色短上衣和猩红色的裤子,伴随他们的是团旗和军乐队,目的是通过音乐和颜色使敌人胆战心惊。
如果与法军对阵的是一支非洲土著军队,那么法军的打扮很可能会取得心理上的优势。遗憾的是,与法军对垒的是德意志大军,上世纪最富进攻性的军队。由此而造成的灾难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的。

一个英国军官曾这样描述他的盟友:“每当法国步兵前进,整个战场就立即完全被弹片所覆盖,倒霉的士兵像兔子般被打翻。他们都很勇敢,不断冒着可怕的炮火冲锋,但毫无用处,没有一个人能在向他们集中射击的炮火中活下来。军官们郁是杰出的。他们走在部队前面大约20码,就像行进那样安详,但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见一个人能前进50码以上而不被打翻的。

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的法国军队。从8月20日到23日,仅仅4天时间,法军伤亡的人数就高达30万,格朗德松自己也在一次冲锋中死在战场上。

8月底,德军统帅部迁到卢森堡。当帝国的列车滚滚向前时,德皇的副官指着6英尺高的尸堆,高兴地评点着战事,说巴黎就在眼前了。
可是德皇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德军所能占领的最远的地方。英法军队在马恩河构筑了一条新的防线,决意死守巴黎。德军在马恩河受困,它不断地发动攻击,可是法国炮兵的准确射击使德军的尸体堆积如山,连毛奇自己也被这种屠杀吓呆了,最后只好停止这种自杀性的进攻。这一仗,双方的损失都在25万人上下。

6个星期的战争中,法国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总数超过60万,但它守住了巴黎。德军表面上只遭到了一次小小的挫折,但是,所谓德军不败的神话被打破了,毛奇因而丢掉了自己的职务。

根据史利芬计划,在战争之初,德军要用重兵首先打垮法国,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付俄国,这样,德国不至于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开战之初,德军在东线只留下十万余人,其余的全部调到了西线。
表面上看,俄国是一个大国,开战之后,他的军队总数竟然高达600万,然而,考虑到它落后的工业状况,考虑到他的军队士气,那么,史利芬留下10万人对付俄国已经足够了。
俄军的士兵十分勇敢,可是他们大部分是文盲,而且,指挥他们的军官都是些饱食终日的贵族,至于军事知识,他们只知道军刀和剑。更要命的是,俄军的武器持别差,它甚至不能保证每人有一支步枪。大部分后备兵员,等着从他们死亡的同胞手里接过步枪继续战斗。一位上过前线的英国历史学家曾访问过俄军士兵,一个士兵忧愁地对他说:“先生,你知道,我们除了士兵的胸膛外,没有武器。另一个士兵马上补充说:“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
说得不错,把手无寸铁的士兵赶上前线,面对由马克沁机枪和重炮组成的德军,这不是屠杀又是什么?

当西线打起来的时候,作为法国忠诚的盟国,俄军立即出现在东普鲁士,对德军造成很大的威胁。靠替皇帝讲故事而得宠的德国第八集团军统帅普里特维茨,在庞大的俄军面前,显得惊慌失措。他很快被免除了职务,并被勒令退役。接替他的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

俄军连年坎普夫率领第一集团军,萨蒙诺索夫率领第二集团军,总共30个步兵师和8个骑兵师,兵分两路向德军进攻。由于俄国边境道路状况极差,泥泞之中行军极为费力,当萨蒙诺索夫的部队到达指定地域时,他已经无力向德军发起攻,为此,他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连年坎普夫。

俄军的无线电通讯水平极低,两军之间通讯竟然使用明码电报。出于好奇,德军的无线电人员监听了俄军的通讯,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俄军的核心机密。
这个情报来得太意外了,兴登堡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决战前夕,俄军竟然用明码发报。8月25日到26日德军向萨蒙诺索夫发动了第一次进攻,俄军节节败退,几个连的俄军被赶进了伯绍湖淹死了。

27日,总攻开始了,萨蒙诺索夫向连年坎普夫求援,但对方不理不睬。结果萨蒙诺索夫全军覆没,自己举起手枪自杀。两个星期后,德军在马祖里湖地区向连年坎普夫发动进攻,大约有15万俄军战死,而德军只损失了 I 万人。

按鲁登道夫和兴登堡的意思,东线应该成为决定性的战场,只要有足够的兵力,他们完全有可能打垮俄国,迫使它投降,从而结束德国两线作战的处境。但是德军统帅法尔肯海因不同意。他认为决定性的战场只能是西线,东线的部队不能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鲁登道夫要想在东线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也是妄想。因此东线又陷人僵持局面。

这一年对俄军来说是灾难性的。5个月的战争中,俄军伤亡了200万,1915年,它又伤亡了200万。据兴登堡说,在战斗中,德军不得不把阵地前成堆的俄军尸体搬走,清理战场,对付新的进攻浪潮。
1916年,法尔肯海因决定把进攻重点移到西线,重点是攻击法国。他要选一个在情感上被法国人视为神圣的地方,为了保住这个地区,法国人将不得不投人他们的每一个人。法尔肯海因认为,凡尔登可以担当起这个角色。它是巴黎的西北入口,距巴黎只有35英里。决战的代号为(处决地),预定于1916年2月21日开始。

为了准备这次进攻,德国调集了重兵。在20平方英里的地区,德军集结了27万人。在不到8英里长的战线上,德军排列着1400门大炮,其中有13尊震天动地的420毫米攻城榴弹炮。排列在现场周围的,有542个掷弹筒,它发射的榴霰弹,装有100多磅的高爆炸药和金属碎片。此外,德军还有一种小口径的高速炮,它以步枪子弹的速度发射5.2英寸的榴霰弹,对方还不及发现就已经丧了命。
相形之下,法军的准备就太不充分了。霞飞将军认为凡尔登并不重要,他不仅不去加固凡尔登的防御,反而把那里已有的大炮拆走了。

2月21日清晨,天气奇寒。7点15分,德军炮群以每小时10万发以上的速度向法军阵地发起猛攻,从而掀开了凡尔登战役的序幕。炮击持续了12小时,200多万发的炮弹密密麻麻地落在凡尔登周围14英里左右的三角形地带,把法军的前沿堑壕都炸平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和零度以下的气温,来自阿尔及利亚的法国轻步兵经受不住零下15度的严寒,一营法国兵失去了知觉,其余的人在德军进攻时掉头就逃。25日,占有重要地位的都蒙炮台因无人防守而陷落。法军的防线被切成几段,与后方的交通线全部断绝。凡尔登岌发可危。

为了挽回败局,法军任命60岁的老将贝当为凡尔登地区的司令官、此前贝当当过教官和团长,但并未打过仗,战争爆发后,他由团长迅速成为军长,军团司令。此时受命保卫凡尔登,真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贝当抵达凡尔登后,一辺命令士兵死守,一边抢修公路。几千名士兵和平民一起,修筑了通向后方的道路。每24小时就有6000辆卡车通过这条道路。把补给送到前线,一个星期之内,有19万部队通过这条路开往前线,因此这条路有“圣路”之称。

双方的兵力逐步达到平侧。炮战中,一个法国炮手无意中击中了存放着45万发大ロ径炮弹的德国兵工厂,引发了这次大战中最大的一次爆炸。到10月24日,军又发起大规模的反击,把德军一点点地赶了回去。12月18日,筋疲力尽的德军,终于把凡尔登丢给了法军。

10个月的战斗中,双方共发射了4000万发的炮弹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子弹,法国人伤亡在55万人以上,法兰西民族的鲜血,即便没有流尽,也流得差不多了,而德国人的代价也并不比法国人少多少。法尔肯海因到最后才明白,凡尔登不仅会让法国人把血流尽,同样也会让德国人把血流尽,因此他只得辞职,由兴登堡继任。
当德军在凡尔登发动猛攻之时,法军统帅霞飞决定在索姆河向德军发动一次进攻,让德国人也尝尝厉害。

6月24日,协约国军队向德军阵地发动猛烈的炮击,6天时间里,他们发射了150万发炮弹,连绵不断的炮火制造了一个个动人壮观的场面。

许多英国兵,包括后来成了英军统帅的【蒙哥马利】,都爬出战壕观看这一奇景,而德国人,则不得不龟缩在战壕里,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进攻的来临。

这里面,就有后来成了德国元首、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阿道夫.希特勒】,不过,他当时还是一个下士。

炮击停止后,英军士兵英勇地跃出了战壕,向德军阵地冲去,德军的士兵向进攻者进行准确的射击,成千上万个进攻者在敌人的阵地前倒了下来,造成了单日阵亡的最高纪录。协约国付出了伤亡60余万人的代价,只获得了一个7英里宽、30英里长的狭长地带,德军也伤亡60万人以上,鲁登道夫承认,德军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1917年底,英军决定在法国北部的康布雷地区对德国实施一次打击。381辆 M -4型战斗坦克和98辆辅助坦克,编成了三个梯队。直到开战前,除了极少数的高级军官外,没有几个人了解坦克将应用于这次战役。

11月20日,天刚蒙蒙亮,德军还没有起身,一群庞然大物就向德军阵地冲了过来。德军新挖了深达3.7米的防坦克壕,但是,由于英军坦克带了一捆木柴,所以防坦克壕不起作用。
受到突然袭击的德军措手不及,只得狼狈逃窜。这一天,英军突破了德军的三道防线,8万名德国兵,当了俘虏,而英军只伤亡4000人,损失了65辆坦克。这一仗堪称交战以来协约国损失最小的一次,为了庆祝这一胜利,伦敦所有教堂的钟声齐鸣。

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虽然有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但实际上主要是英德矛盾。作为新崛起的大国,德国不满足现有的国际格局,要与英国争夺阳光下的地盘。由于英国主要是一个海洋大国,德国要向英国挑战,势必要在海军上取得突破。战前,两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十分激烈,但总体而言,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1916年1月,德国海军对大洋舰队司令部进行了调整,任命舍尔海军上将为舰队司令。舍尔一到任,就着手制定对英国舰队实施主动进攻的作战计划,企图先以少数战列舰和巡洋舰袭击英国海岸,诱使部分英国舰队前出,然后集中大洋舰队主力进行决战,彻底消灭英国主力舰队。为实现这一目的,舍尔集中部分战舰,用了4个月的时间,执行偷袭和骚扰英国的计划。

5月中旬,舍尔命令希佩尔海军上将率领5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组成战役佯动舰队,引诱英国舰队出港。舍尔则亲率大洋舰队主力,由21艘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组成的重兵集团,隐蔽在佯动舰队之后50海里处,随时准备歼击上钩之敌。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潜艇、6艘小型潜艇以及10艘大型“齐柏林”飞艇组成的侦察保障部队,已预先在英国海域和北海海域展开,严密监视英国海军动向。然而,舍尔怎么也没想到,他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作战计划,早就被英国海军获取。英国海军破译了德国海军的无线电密码,准确地掌握了德国海军的行踪。

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上将根据情报,连夜制定出一个与舍尔如出一辙的作战方案,决定由海军中将贝蒂率领一支前卫舰队,先追击来袭的希佩尔舰队,等舍尔率领的主力前出围歼时,佯败诱敌。杰利科亲率舰队主力随后跟进,对德国大洋舰队形成合围后聚歼该敌。
5月30日夜,贝蒂率领前卫舰队驶离罗赛思港,马上就被德国潜艇发现。德国放出的“诱饵”也早在英国海军的监视之下。双方都认为敌人已经上钩,一场前规模的大海战就在这无声的航行中拉开了帷幕。

5月31日下午,双方前卫舰队在斯卡格拉克海峡附近海域遭遇,希佩尔按计划转向东南,向大洋舰队的主力狂奔。贝蒂一见到嘴的肥肉要飞,早把预定任务抛到脑后,不顾一切地猛追,致使威力大速度慢的4艘战列舰掉队10多海里。英舰队已无优势可言。15时48分,双方在20公里距离上开始对射。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英舰2沉1伤,损失惨重。贝蒂令整个前卫舰队北撤。舍尔急令全舰队追击,他哪里知道,自己钓上的“鱼”,也是他人布下的诱饵。18时许,英前卫舰队与主力舰队汇合。

舍尔也追了上来。双方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展开了激战。

18时20分,英国的2艘老式装甲舰被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击中,一炸一沉;18时33分,1.7万吨的英国第3战列巡洋舰中队旗舰“无敌”号又被德舰击中,当即炸成两段,舰队司令胡德少将连同全体舰员一同沉人海底。
但英国舰队的损失并没有影响主力舰队在数量上的优势,加之英舰逐渐抢占了有利的攻击阵位,作战形势马上发生了有利于英军的转化,德舰接连受到打击,希佩尔的旗舰“吕措夫”号和另一艘战列巡洋舰被击中,迫使舍尔放弃原来的计划,企图冲出一条血路,返回基地。但几经冲杀也无法逃脱英国舰队猛烈炮火的轰击,当最后一批舰只从乱军中冲杀出来时,屡建战功的“吕措夫”号已千疮百孔,无法继续航行,被迫弃舰沉没。

英军虽然连连得手,但面对落荒而逃的德国舰队,小心谨慎的杰利科却因怕碰上德军后撤时布下的水雷,而下令停止追击。20时,一场混战在夜幕中暂停了,双方指挥员开始酝酿新的较量。杰利科准备天亮在舍尔返回基地的必经航线上彻底消灭德国大洋舰队;舍尔则企图连夜冲出包围,经合恩礁水道返回基地。为此,舍尔把所有能用的驱逐舰都派出去拦截英军主力舰队,掩护大洋舰队突围。整夜里,德军的驱逐舰就像狼群一样,不时地袭击英舰,给英军造成混乱和判断失误,使杰利科摸不清德国舰队在哪个方向。

23时30分,大洋舰队和英军担任后卫的驱逐舰遭遇,由此演出了日德兰大海战的最后一幕。双方借助照明弹、探照灯和舰艇中弹的火光进行着漫无目标的射击和冲撞。激战中英国3艘驱逐舰被击沉,德国2艘轻巡洋舰被鱼雷送入了海底。舍尔不顾一切地向东逃窜,于6月1日4时许通过合恩礁水道,杰利科因害怕德军布设的水雷,也匆匆打扫战场后返回了斯卡帕弗洛基地。

这场空前绝后的战列舰舰队决战,就这样草草收场了。英国舰队共损失战列舰3艘,装甲巡洋舰3艘、驱逐舰11艘,战斗吨位11.5万吨,伤亡6700多人;德国舰队共损失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5艘,战斗吨位6.1万吨,伤亡3000多人。英国舰队虽然比德国舰队损失多了近一倍,但并未伤着筋骨,而且进一步巩面了在北海海域的霸主地位,德国因无法打破英国人的封锁,大洋舰队成了名存实亡的舰队,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未敢出海作战。

但是,德国人自有秘密武器。军舰不得出港,但英国人却挡不住潜艇。德国最早注意到潜艇在战争中的用途。1914年9月22日,一艘德国潜艇用一枚鱼雷击沉了一艘英国装甲巡洋舰,造成1600人丧生。在大战的大部分时间内,德国潛艇的主要用途是劫掠商船,打击英国的后勤供应线。

1915年5月,德国潜艇又击沉邮船“卢西塔尼亚号”导致1198人死亡。
美国人做出了强烈反应。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愤怒地向德国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照会,说德国人的行动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对人类的犯罪。
他还说,美国为了保卫中立国国民自由旅行的权利,是不会省略任何言论或行动的。此后,德国人的行动稍有收敛。但到1917年,德国人终于故态复萌,恢复了无限制潜艇战。4月,威尔逊正式对德国宣战。大批的美国生力军源源不断地开往欧洲战场,欧洲战场上的僵局立即被打破了。同盟国大势已去。

1918年10月底,德国发生了起义,11月9日,德皇宣布退位。11日,协约国与德国在贡比纳森林签订了停战协定。协约国统帅、法国人福煦将军,坐在他的列车上,接受了德国的投降。对德国人来说,这是一个耻辱的时刻。

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帝国主义国家重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结束了。31个国家卷人了战争。在介人大战的15亿人口中,有1000万人阵亡,2000万人受伤,另有350万人终身残疾。

号称结束一切战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上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战胜国嫌分赃不均,战败国感到不公,下一次大战的根源已经潜伏。

1914年8月1日 德国向俄罗斯帝国宣战
1914年8月4日 德国开始占领比利时
1914年9月5日 – 1914年9月12日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
1919年1月18日 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开幕